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守望者列传|曾经“喜欢吃动物,也喜欢玩动物”的长沙好人

2017-03-14

0

张运和先生与余礼湘先生,是河流守望者长沙站最有名望的“二老”,两个退休老人不仅和年轻的河流守望者打成一片,更是环保践行的率先垂范。尤其张运和先生,环保筷和手帕无一天不是随身携带。他对环保的痴迷无以复加,简直就是环保界的武训。


“2013年12月24日,我在河西,我妈在河东。那天下午我刚好去排查排污口,我弟弟就打电话过来,他说妈不好,病了。我问感冒了还是怎么,弟弟说(现在)好多了。等我刚刚查完排污口,家里来电话了,大概6点钟的时候,说妈妈快不行了,那天晚上妈妈就死了。如果那天我赶回去,没有去排查排污口,那我下午回去会见到我妈最后一眼。”

 这是62岁的河流守望者和环保主义者张运和做环保以来最遗憾也最痛心的一件事。


没有谁一开始就是环保主义者,即使张运和也不例外。

张运和曾经喜欢和人一起去打猎。“我喜欢吃动物,也喜欢玩动物。”他尤其喜欢抓鸟,抓羽翼还没丰满的小鸟。他曾仔细地观察鸟窝中的小鸟,让他觉得非常惊奇的是,鸟妈妈喂食的时候,鸟窝里的四只小鸟不会喂错,“它记得哪只喂了,哪只没喂”。

张运和没有猎枪,所以,他的喜欢打猎,很多时候只是和别的经常打猎且有装备的猎人一起。

他有个年长他十余岁的亲戚,会挖陷阱、下套。有些人挖了陷阱、下了套,但野兽不会上当,绕道走了,但他那个亲戚挖的陷阱或设的套则不会让野兽绕道。他亲戚觉得野兽之所以绕道是因为野兽闻出了陷阱附近的人的味道,他亲戚会用一种树叶“把人的气味盖住”,所以,野物们往往会上当。他亲戚也有一杆猎枪,但很少用,他经常是下套,抓活的。市场上,活的野物要比死的值钱。

有一次,张运和在他亲戚家玩,一个砍柴归来的堂客们(方言:妇女)对他亲戚说:“你们套了个什么东西?那是个什么东西咯?”他们听了,赶紧往下套的地方跑。他们看见那个被套住了的野物在山的那一头。待赶过去时,原先还挣扎的野物不见了,套子里只剩下一只脚。

“他判断那是一只野猫子的左脚,那只野猫子应该是十八九斤重。它肯定还没走远。”张运和在回忆44年前让他发生了改变的那件事情时说。

后来他们果然追上了那只野物。过了浏阳河的源头小溪河,他们发现了那只野物,果然是只野猫。

他亲戚抬枪刚要射击,却被张运和挡下了。张运和看到了野猫腹部下面,还有一只小猫。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另外三只小猫也渐次出现了。它们在喝母野猫的奶。

“不要打了。”张运和制止了他那个亲戚。他想象那只母野猫是为了不让它的孩子饿着,而忍痛挣断了那只被套住的脚,然后一瘸一拐回到了它的老巢,给它的四个孩子喂奶。


这是1972年,在浏阳七宝山。这件事情让他想起了他七八岁时候的另一件事。  

七八岁的张运和“砍不了柴,也背不动树”,但他妈妈害怕一个人上山,去砍柴的时候总带他做伴。在张运和老家七宝山那一带,砍柴时习惯先砍倒一片生柴,等晒干后再捆回家。一天,张运和的母亲砍倒了一片树,偏偏留下一棵没砍。他问妈妈为什么不砍那一棵,妈妈说她观察过了,上面有小鸟。“有鸟窝不更好吗?”张运和心想。他还没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他妈妈接着说了:“鸟窝里的小鸟羽毛还没长好,如果砍掉这棵树,小鸟就会摔下来,然后小鸟的妈妈就找不到她的孩子了,就好像我找不到你一样难过。我知道鸟妈妈也是这样的,就不砍这棵了。”

1972年,当时的张运和虽然还没听过“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这句俗语,但两件事情一联系,他就对鸟和被他们猎杀过的其他野生动物有了恻隐之心,也有了反省:“为什么一定要猎杀野物呢?又不是没别的东西吃,非要吃野物才能活命吗,不吃野物不行吗?”

他自己想明白了,但他无法说服别人。

张运和老家村里有六个猎人。其中一个在打野猪的时候,上一个山坡,山坡太陡,他就用他的鸟铳勾住了坡上的一棵树,想借此上坡,没想到不小心走了火,一鸟铳把自己打死了。当时,村里有人就说那个人一辈子打猎杀生太多,造多了孽,所以才会这样。

村里的这个说法,在张运和看来,显然是一种迷信,但一直愁无法说服村里人别再打猎的他觉得可以“以愚制愚”,他就把那个猎人遭报应的事情夸大。在他“以愚制愚”的吓唬下,有两个猎人放下了枪。


2016年7月1日上午10点40分,长沙河西银盆岭人来人往,奥克斯广场大楼仰着头,阴云欲雨,行走其下的62岁的张运和注视着茫茫街道。此时,他九岁的双胞胎孙子正在滨江小学上上午的最后一堂课,他妻子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孙子放学。四十余年前曾有过的“不环保”乃至破坏环境的作为,他已经决定在接下来的受访中全盘托出。这对他来说,算是个考验,虽然此前他在多种场合讲过他以前也吸烟,也让周边的人吸过二手烟,但他知道,那些事情和吸烟不同。

张运和身上已经贴有许多标签了:

2004年被长沙市团委等部门评为“十佳校外志愿辅导员”;2008年被浏阳市宣传部、文明办团委评为首届“十佳志愿者”;2011年被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授予湘江守望“最具奉献精神奖”;2013年被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评为“最佳奉献奖”;2014年被长沙文明委“长沙好人·身边雷锋榜”评为“雷锋式优秀志愿者”;2015年其家庭被评为浏阳市“最美家庭”;2015年被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等部门评为“长沙市环保模范市民”。

这是2015年湖南省第二届十大公益网络人物评选时对张运和各种荣誉的统计。从他非常朴素的穿着来看,他应该是不大在乎荣耀的。他种种被认为是“奉献”的作为,不是为了荣耀,而是因为习惯。

他把接受采访的地点定在了他和老伴以及两个外甥常吃的浏阳蒸菜馆。与稀稀地下着雨的灰蒙蒙的天空不一样,蒸菜馆灯火通明。

“这是正宗的浏阳蒸菜馆,老板是浏阳人。”说着,张运和坐了下来。他臂膀宽广,双手有时紧握,有时在他的蓝白格子衬衫前挥舞。受访全程,他都是身体前倾,目光时而炯炯,时而浑浊。虽然叙述的顺序时有颠倒,从他的目光中望过去,他的环保之路始终是非常清晰的。


二十岁时,工农兵大学生张运和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在浏阳市农业局工作。他先是在种子公司上班,后来被安排坐办公室。虽然他知道在办公室可能对他的前途是最好的,但他要求调到可以野外调研的岗位上。一年半以后,他的愿望达成了。

“我喜欢下乡,可以接触大自然。”他说。

据他观察,乡村的环境都不如从前。“以前去河里捞鱼,我们只要大鱼,小鱼都不要。后来河里先是没大鱼了,然后只剩小鱼,最后只剩虾米,虾米也越来越少了。”

他把鱼虾的境遇和人联想起来了,这个联想对他“影响很大”。他认为鱼虾所生活着的大小河流,也是人类灌溉和游泳嬉戏的地方。

他以“天然鱼池”为题写了篇文章投给了《长沙晚报》,虽没发表,但他对河流污染的关注却开始了。

起初他怀疑是家庭承包后农村用化肥太多,加上养殖、工业污水增多,从而影响了水质。他开始了他的调研,沿着河越走越远。

“现在浏阳河的三条水系,我都已经重复走了好几次。”

“逐年、逐年”地走,他“逐年、逐年”地发现环境问题,“尤其是水污染”很严重。1997年,他开始订阅《中国环境报》,当时,这份全国唯一的环境报在浏阳有两个订户,一个订户是他,另一个订户是浏阳市环保局。订《中国环境报》是为了学习——“了解全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动态,了解国外的环境保护的典型以及先进的环保知识”。

有一次张运和差点送了性命。他去浏阳水电站查某纸厂的排污口,纸厂建在水电站上游,但排污管在水下,站在岸上看不到,只能坐船查看。于是他就租了一个小渔船,渔民以为张运和是水务局的,要价很高。张运和把做环保的照片给他看,他就降价了。船行到水中央有一个漩涡,张运和叫渔民转回去看看,刚站起来,船一下就翻了过去。“因为我的转身太大,那个船就翻过来了,还好我们都会游泳,只是我的摄像机什么的都被打湿了。我婆婆子(方言:老伴)也和我差不多一个点回来的,她看到我的衣服和鞋子都湿了,问我怎么变成这样,我说我摔了一跤,主要是不让她担心,因为我自己有高血压,腰也做过手术。”

因为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上游看看,太平桥边上包车的小伙子都能认出他了。起初是30块钱一上午,一天60块。小伙子知道张运和是自愿做环保后,就降价到30块钱一天,成了张运和的“专职”司机。


张运和先生在排污口取样。

“爸爸,你还天天搞环保呢!咱们家的几十个平方先被你污染了。”20年前,张运和的女儿张璋还在上初中,给张运和拔白头发时被二手烟呛了一下,随口这么抱怨了一句。呛着他女儿的那根烟,是他抽的最后一根烟。他被女儿随口抱怨的那句话镇住了,那天的日记他写了1000多字。

那天以后,他几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环保践行者,他的家人也成了环保践行者。“有一点我非常自豪,我孙子的衣服一件也没有丢过,全部捐给其他孩子了。我们家从来不用一次性杯子。洗菜的水是不倒掉的,把叶子沥起来,然后水用来冲厕所。我算了,这样每年节约用水25到28吨,节约用水就是减少排污。”

张运和对环境的关注和对环保的执着,慢慢在浏阳市农业局出名了。有同事和周边朋友找他“拜师”学环保,他虽然带他们参加各种环保活动,但他一个都没承认是他的徒弟,他内心对他们没有完全认可,原因是他觉得他们没有“践行环保”——有人参加张运和组织的环保活动,但在参加活动的时候因为没带水杯,口渴时买了矿泉水而遭受了张运和的批评。这部分人觉得“本来是义务来参加活动的,还因为买矿泉水挨批”,所以便不再参加环保活动。对此,张运和没觉得可惜,他跟他们说:“你要跟我玩环保呢,你就要践行环保。你要是天天餐巾纸那样丢,经常买矿泉水,就不要说是跟我玩环保的。”

即便这样,到了2000年左右,他还是在浏阳组了个环保团队,团队骨干成员有十几人。在每年环境保护日、地球日、湿地日等与环境相关的节日,他们都自费编印环保资料,上街或去学校、下乡发放。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早在前两年,张运和及其环保团队就向浏阳市民宣传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全国性的禁塑令发布后,浏阳市商务局和工商局的领导不约而同地给张运和打电话,希望张运和团队下一次禁塑宣传一定要跟他们合作。

1997年开始订阅的《中国环境报》,一订就是15年。他一期不落,悉数看完。直到2012年,他和大多数人一样习惯了在互联网上读新闻,才没再订阅。2013年退休后,张运和打算搬到长沙定居,他把累积了15年的《中国环境报》拿去卖的时候,三轮车堆满了一整车。

“我给(长沙市、浏阳市)市长、(李克强)总理都写过信,绿色奥运我也写了信,我写了一封绿色奥运的信,他们没有回,但是给我打了个电话,来肯定我的做法。”他写信向浏阳相关部门反映环境污染情况,呼吁政府部门关注。他提交的调查报告超过10万字,但收效甚微。

微博盛行后,张运和改写微博了,而且他是家里第一个玩微博的。2014年搬到长沙来以后,微博写得更勤:湘江排污口的每周观测结果、河西银双路的化学除草、湘江支流水质观察、变废为宝的垃圾桶、和高中生志愿者的合影……每条微博都有他精心设计的小标题。他甚至开了一个“500个绿色梦想”系列,专门写自己期望的绿色世界。字里行间有深思熟虑的建议,也有对碧水蓝天无法抑制的怀念。

电话他也继续打。在长沙,他住在岳麓大道附近。岳麓大道的灯,成了他几乎每天都要看到但又每天都让他心疼的景物。“我一个个数了岳麓大道的路灯,每天少亮一个小时节约多少电,我都算过了。”他觉得岳麓大道每天的亮灯时间过长,“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8点半到9点半是‘地球1小时’。我给相关部门打电话,建议他们少亮点灯,他们工作人员反问我是不是长沙市的上级,不是上级就别过问,是普通百姓就更不要说了。他们还说‘岳麓大道亮灯大家已经习惯了,现在不亮灯大家还不习惯’。”

张运和为此非常郁闷,“我们这一代人有种强烈的节俭意识。你节约的是公共资源,大家都有责任,不能说你有钱就可以随便浪费,这不是理由!”


当然,做环保以后,让他欣慰的事情也经常有。

他经常背着花费6000元做的近80斤重的环保展板出没在长沙各个公共场所。有一次,在梅溪湖来看展板的一个小伙子让他印象深刻。当时他正要收展板回家吃饭,路人告诉他下午两点会有音乐喷泉,到时候人更多,张运和就坐在广场上等,想等到喷泉结束了再回。等的时候,一个年轻小伙子问他吃饭了没,他说没,问周围哪儿有卖饭的,小伙子骑上摩托走了。“不一会儿他又带着盒饭回来了。说:‘要是人人都像您这样就好了。’”

有一次,某单位请他去做讲座,他一知道现场将提供瓶装矿泉水,就打电话给主办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矿泉水才被瓷杯代替。“大部分人还是嘴上说环保,天一热买瓶矿泉水喝完一丢。生产这些瓶子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啊,我们提倡两型社会,但是有多少人能落实在生活中呢?”

1.png

张运和先生近几年在社区、校园的环保知识讲座每年都有数十场。

2015年,他的环保课走进社区、校园60余次。有一次,国防科大附中请他去讲课,校长怕他体力不支,要把九节课并成三堂大课。但他怕影响和学生互动,还是坚持上完了九节《向不文明行为告别》。还有一个学校,要讲整整21节课,他足足上了一个月。

“嫁给他就等于嫁给了环保。关于环保他没有一天不去做。”2014年参加“绿行家”20公里公益徒步活动,张运和的老伴帮他募捐时写的一封信上有这么一句话,听起来既觉得是骄傲,又觉得是抱怨。

绿色潇湘



电话:0731-85861192

邮箱:greenhunan@greenhunan.org.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阳光100一期3-16栋1605室

版权政策隐私声明

Copyright © 2016 绿色潇湘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15324号-1   网站地图

 

<audio controls="controls" style="display: none;"> </audio>